10月国内麦市处于政策敏感期,市场购销较为平缓,麦价走势整体偏强运行,区域间麦价走势有所分化。国际麦市则在全球小麦供需宽松等因素施压下,其行情走势呈现弱势运行态势。
一、国内麦市10月购销平缓 鲁冀地区麦价领涨国内
10月因主产区新麦低价收购结束加之国家拍卖小麦“质差价高”制约有效供给,国内麦市处于阶段性“市场市”阶段,由于面临国内主产区2018年小麦低收购价政策调整,麦市购销较为谨慎,国内麦价整体呈现偏强运行态势,鲁冀地区麦价领涨国内。据市场监测,截至10月底,江苏徐州邳州地区新麦到厂价2500-2520元/吨,安徽亳州涡阳地区新麦到厂价2500-2520元/吨,河南商丘虞城地区新麦到厂价2540-2570元/吨,河北石家庄辛集地区新麦到厂价2540元/吨,山东德州夏津地区新麦到厂价2580-2600元/吨。10月国内强麦期货价格在经历9月明显下跌之后呈现区间震荡态势。截至10月27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1801合约期价报收于2626元/吨,较月初的2622元/吨,上涨4元/吨,涨幅0.15%;期间高价2664元/吨,低价2606元/吨。
二、新麦价涨提振陈麦需求 拍卖成交环比好转
随着国内新麦价格尤其是鲁冀地区麦价涨幅相对明显,小麦拍卖成交好转,山东以及河北地区小麦在持续流拍后,自10月下旬成交出现回暖。据统计,截至10月下旬,10月小麦拍卖市场共投放粮源数量605.0436万吨,实际成交量14.1708万吨,平均成交率2.34%,周度成交均价2446-2507元/吨;相比之下,9月小麦拍卖市场共投放粮源数量794.9857万吨,实际成交量6.9893万吨,平均成交率0.88%,周度成交均价2281-2395元/吨。10月从主要区域小麦成交情况来看,江苏地区成交量1.4113万吨,安徽地区成交量5.7643万吨,河南地区成交量3.3783万吨,河北地区成交量1.2261万吨,山东地区成交量0.6668万吨,湖北地区成交量1.0662万吨。10月2012年产跨省移库小麦共投放数量245.3256万吨,实际成交量14.2058万吨,平均成交率5.79%,周度成交均价2327-2340元/吨;其中10月26日成交量6.5943万吨,创下9月中旬以来的高位;相比之下,9月2012年产跨省移库小麦共投放数量394.3108万吨,实际成交量26.3834万吨,平均成交率6.69%,周度成交均价2298-2384元/吨。
三、供需宽松格局施压明显 国际麦价弱势运行
美国农业部10月全球小麦供需报告将全球2017/18年度小麦年末库存预估从9月的2.6314亿吨上调至2.6813亿吨;其中美国2017/18年度小麦年末库存预估为9.60亿蒲式耳,9月预估为9.33亿蒲式耳;中国2017/18年度小麦产量预估为1.30亿吨,9月预估为1.30亿吨;中国2017/18年度小麦进口预估为300万吨,9月预估为300万吨。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新报告显示,2017/18年度欧盟软小麦产量预计达1.404亿吨,比早先预测值高出100万吨;相比之下,上年为1.337亿吨。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发布的参赞报告显示,基于印度官方数据,参赞将2017/18年度印度小麦产量进一步上调至9840万吨,这将是历史高纪录;2017/18年度印度小麦进口预测数据下调至300万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谷物供求简报》中预测,鉴于欧盟和俄罗斯的小麦种植趋势强劲,2017年全球小麦产量将达7.501亿吨。国际谷物理事会将2017/18年全球小麦产量预估上调600万吨,至7.48亿吨。澳洲小麦农户今年面临双重打击,天气干燥削减产出,且全球库存高企打压价格。美国农业部预计俄罗斯2017/18年度小麦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820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高出100万吨,也远高于上年创下的前期历史纪录7250万吨。截至10月27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12月合约期价报收于427美分/蒲式耳,较月初的449美分/蒲式耳,下跌22美分/蒲式耳,跌幅 4.9%;期间高价450.5美分/蒲式耳,低价423.75美分/蒲式耳。供需宽松施压导致国际麦价近期呈现下跌态势,内外麦价价差高位扩大,进口压力依旧较大。截至10月26日,12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177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777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98元/吨。中国海关总署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9月中国进口小麦数量42.6778万吨,同比减少1.17%,进口均价231.46美元/吨;1-9月累计进口数量356.7462万吨,同比增加24.71%。
四、面企阶段性备货或推升麦价 关注流通市场供给端变化
今年国内主产区小麦低收购价政策出台姗姗来迟,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18年国内主产区小麦低收购价1.15元/斤,在连续保持4年不变之后下调3分/斤,此次国内主产区小麦低收购价下调幅度符合市场预期,且在一定程度上对麦市形成利好。随着2018年国内主产区小麦低收购价政策落地,国内麦市购销谨慎心态得以缓解,这将直接影响国内麦市购销格局,用粮主体新麦采购意愿增强,而持粮主体小麦看涨心态增强,小麦“卖方”市场氛围或将逐步显现。考虑到小麦拍卖价格难有调整导致其采购成本较高且粮源质量难有效满足用粮企业要求;与此同时,国内面粉消费处于传统旺季使得面企小麦加工需求较高,在成本高企以及需求处旺季等因素提振下,国内麦价将呈现阶段性上涨态势,持粮主体粮源出货力度与用粮主体采购节奏之间的博弈将直接影响麦价走势节奏及波动幅度,区域间因供需格局差异,麦价运行空间不一;考虑到拍卖小麦库存数量高企,预计市场价格上行空间将受制约。建议后期密切关注小麦拍卖政策以及市场购销主体博弈情况。
上一条:没有啦!
下一条:明年小麦托市价格下调后农民收入将有何变化? |
返回列表 |